客家区域文化丛书 《海南客家》/古小彬著
“客家区域文化丛书”之《海南客家》一书,于2008年4月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面世。
《海南客家》是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副执行长兼副秘书长、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 客家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古小彬,历经多年辛勤采访著作而成,是海南省第一部客家研究专题著作。
《海南客家》内容分为八章:客家渡琼史、客家人对海南的贡献、客家人的兴替与“土客之乱”、客家村落与社团、客家文化、姓氏、客家人物、胜迹遗踪,附录海南客家大事简记, 配41幅彩色图片,图文并茂。
《海南客家》著者、福建客家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古小彬
渡琼史
客家人渡琼有八九百年历史。早在宋朝时期就有梅州人古革、始兴人邓酢、吉安人胡铨等客籍名人渡琼为官,为海南的人文教育与治安建设作出贡献。
南宋至明朝时期,客家人陆陆续续从吉水、吉安、大余、泰和及福建宁化、广西灵川等地渡海来琼,生息繁衍。
迨至清朝伊始,直至民国初期,一批批的客家人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蕉岭、大埔、兴宁、丰顺、五华、增城、惠阳、揭西、陆丰、紫金、阳江、茂名、化州、高州、恩平、台山、遂溪、廉江、信宜、顺德、花县、广州、清远,广西陆川、博白、容县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几经风雨,颠沛流离,历尽万苦千辛,辗转来到海南定居,并成为海南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与进步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人口姓氏
据初步调查不完全统计,海南现有客家后裔约40多万(还能讲客家话的约20多万),有100多个姓:八、卜、蔡、曹、陈、程、池、邓、戴、杜、董、范、房、冯、符、付、傅、高、古、谷、甘、官、管、郭、韩、何、贺、胡、华、黄、洪、吉、贾、江、金、柯、黎、李、利、吕、刘、林、梁、蓝、赖、雷、骆、卢、罗、廖、毛、马、缪、莫、欧、欧阳、潘、盘、庞、彭、戚、丘、邱、饶、阮、邵、沈、石、孙、宋、苏、谭、汤、唐、田、童、涂、万、王、汪、温、文、韦、吴、伍、魏、巫、邬、肖、萧、谢、徐、许、薛、姚、杨、叶、余、占、詹、曾、赵、郑、钟、朱、张、庄、周、邹等。最早来海南的客家姓氏有罗氏、文氏、唐氏等。罗氏于南宋时期分别从吉水和福建宁化迁入,文氏于宋末元初自吉安避难来琼,唐氏则于元朝末年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迁来。
人口分布
海南客家人散居于全省各县市及岛内各个农场。主要聚居地为:儋州市那大镇、南丰镇、兰洋镇、和庆镇、海头镇;临高县和舍镇、龙波镇、东江、红华农场;澄迈县中兴镇、仁兴镇;琼中县中平镇、湾岭镇、黎母山镇、营根镇;万宁市万城镇、兴隆镇;陵水县光坡镇;屯昌县西昌镇;海口市月朗新村。
客家社团
1、客族大同会馆:是由儋州市南丰镇客家人钟鹰扬和马来西亚华侨钟可权(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籍)、广东梅州市兴宁籍杨梦蕉等,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组织创办的,会址设在那大海北街。民国八年(1919年),改称为“渡琼会馆”。
2、儋州市西流客家联谊会(同乡会):该组织原称“客家籍退伍军人进入西流农场纪念日”,成立于1960年4月11日,是由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蕉岭县客家人林桂元、何福然、张汉荣、钟良胜等为首发起组建的。
3、渡琼客家那大联谊会:位于儋州市那大镇,于1991年1月13日成立。创始人为:古剑锋、郭坤梅、廖固、曾家风、梁柏松、古鼎芳、古益璧、唐棠、唐智勇、戴祥娣、戴进、黄克铭、黄友华、钟守甫、梁春田、古小彬、古洁强、古兴强、马兴海。黄克铭担任首届会长。
4、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前身为“渡琼客家那大联谊会”,经儋州市民政局批准,于2001年5月8日正式更名为“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刘治尧担任会长。
5、海南梅州大埔客家同乡联谊会:位于海口市,于1995年经杨洪、刘挺生、刘治尧、胡镜明等精心酝酿筹划,至1996年10月9日组建成立的。历届会长为刘挺生、胡镜明、林接明。
6、儋州市华侨河婆互助会:于2003年11月经儋州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刘少明担任会长。
7、海南省总商会(工商联)客属商会:于2006年4月经海南省商务厅批准同意成立的,办公地址设在海口市龙昆南路昌茂花园。陈权中担任会长。
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刘盛良(左)与古小彬研究员(右) 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主席团会议时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