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川大化工”微信平台)
古大田教授退休后与年轻时的照片
古大田,1920年6月生,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退休教师,曾任化工机械系(今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教授,1948年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1949年以来从事高校化学工程、化工机械专业教育工作。1952年,随院校调整到了泸州四川化学工业学院。从此,古老师就和川大化工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四川化学工业学院最早的一批教师,古老师曾参与创建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机械实验室,环境生物能源研究室。讲授过化工原理、压力容器、化工机器及设备、化工材料与防腐蚀、高等传热学、能源概论、节能原理……等课程。
古老师是新中国建国时期、全国仅有六所高等院校各自开办的“化工机械专业”之一的创始人之一,曾经在化机的教学计划与各课程教学大纲之制定、专业课教材之统编和后来各校自编教材的审稿、实验室及科研室的创建、专业课的讲授、学生工厂实习及毕业设计的指导等等方面,把40多年的大量艰辛工作贡献给了我校“化工机械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当年的艰辛。
古老师于1944年考上了国立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简称重大化工系),毕业后经历了失业、私立中学教书等等,最终在1949年解放后回到了母校重庆大学工作。1952年,随院校调整到了泸州四川化学工业学院(简称四川化工学院),晋升为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职称,1986年退休,返聘至1991年。十年如一日,古老师在教学岗位兢兢业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
古老师一生辛勤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各学会、以及海内外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并在1990年被评为了海内外“知名人士”,成为了“中国名人”、“世界名人”、“世界优秀华人教育专家”,他的简历和成就,被搜录入了诸多“历史典籍”文献之中。
当我们请求古老师与收录他资料的“历史典籍”合影时,他脸上抑制不住的自豪感毫无掩饰的表现出来。这是对他一生工作的肯定,正如采访过程中他一直给我们强调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最后,古老师殷切嘱咐我们年轻一代:“学习与工作,甚似孪生兄弟,不可须臾离也,离则工作不好,事业难成。寝宫勤学,勤学勤工,不勤不行;业精于勤,尽力为之,一丝不苟,力求至善,有所创新,方能小有成就,此自然规律也。”此番话语告诫我们要珍惜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资源和便利,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的充实自己,仔细专研,化工学子必将做到最好!
附录:
据古小彬总编《古氏史志·第三卷》介绍
古大田(1920— ):重庆巴县人。国际知名的化工机械教育家,工程热物理与废热回收利用、生物化学工程与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四川大学化工机械系教授,硕士生导师。1948年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1949年以来从事高校化学工程、化工机械专业教育工作。曾创建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机械实验室,环境生物能源研究室。讲授过化工原理、压力容器、化工机器及设备、化工材料与防腐蚀、高等传热学、能源概论、节能原理……等课程。研究工程传热与节能设备40多年、生物化工与能源环保近20年。是化工机械、压力容器、生物能源、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等方面国内外知名专家。曾任: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机械工程压力容器学会、能源研究会等副理事长。著作(有合作者)有:《废热锅炉设计》、《全面能源管理技术》、《球形容器》、《化工机器及设备》……等11本。发表论文(有合作者)35篇,其中:农村沼气池中温发酵经济加温热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重点项目),在国际农村能源技术研讨会1986年会大会上宣读,载入会议文集。矩形螺旋通道中的二次流及流动阻力研究,载入《Interm.Chem.Eng》,1989,29(3),480。螺旋回热器传热性能的研究,载入《化工学报》,1987,38(3),343。
古大田教授(右)与《中华古氏》总编古小彬一起探讨古氏文化后留影于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