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资讯

古小彬:遂川县戴家埔古氏八修族谱序

来源:本站日期:2021/10/16 浏览:0


遂川县戴家埔古氏八修族谱序


(作者:古小彬)


族谱,又称谱牒、家乘、家谱、宗谱,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何者为宗?何者为族?东汉班固《白虎通》有曰: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者,宗人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考我古氏,溯自人文初祖黄帝的第三十五世孙、商末周部落的伟大领袖周太王古公亶父。古公亶父率领部落组织居住于豳地(今陕西省旬邑县、彬县一带),以农牧为业,和睦相处,乃至族富民殷。不意周族的富裕,招惹周边薰育、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古公为族人长远打算,乃南迁至岐山之南,安营扎寨,开发水土肥沃的平原(因部落属周,又称周原),兴建城廓、都邑,改革旧俗,设立官司,初具国家规模,号称周国,为周朝八百年基业奠定良好基础。古公亶父娶太姜,生三子:泰伯、仲雍、季历;仲雍生三子:孟曰昂、仲曰旻、季曰简,旻即以祖父谥号为姓,称古旻,跟随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左右,任上士,以功加大夫,古氏得姓由此始。

自古氏得姓以来,已有3100多年历史,递传有110余世。历代英才济济,或登科第、或选明经、或入贤书、或祀乡贤、或载志乘,光我中华,耀我家邦。在盛唐以前,古氏先祖经历了六次大迁徙:第一次鼻祖古公亶父自豳迁岐、第二次是周初古谕自岐山迁镐京(今陕西咸阳市)、第三次是春秋时期古瀛自陕西迁居山东淄博市、第四次是汉朝古淳迁居湖南长沙市、第五次是南北朝时期古忠迁居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一带)、第六次是古书迁居山西代郡蔚州。

唐末以来,以河东平阳府为望族的古云应,以明经举进士,官任洪州通判,因而举家南迁于江西。传第六世全望公,择居广州府增城县,七世祖延绶公移居梅州,为梅州客家著姓;至十一世祖革公,登绍圣丁丑科进士,驰名朝野,生三子:长子牧为天字房、次子敌为地字房、三子敏为人字房。

在清代康熙年间以来,聚居在广东省兴宁县、梅县一带的革公支系人字房、地字房的裔孙亮英、懋庆、万卿、名卿、亮卿、展卿、华卿、文卿、宏卿、伯桂、日有等,抱乔迁之志,陆续迁往江西省龙泉县(今遂川县)戴家埔、七岭、滁州等地拓基创业,聚族而居,今已三百余年矣,民风淳朴,积善行义,热情好客,英才辈出。

是岁孟秋,我因协助主编广东省惠东县稔山镇坝仔村开基祖二十九世亮文公房族谱,来遂川戴家埔淋洋、横坑等地采访、查考资料,恰逢思财、国梁、金发、宝华诸宗亲缅怀祖德,常思木有本、水有源,龙泉县革公房族谱自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纂修以来,未再续修,续修族谱乃当务之急,遂多方奔走,召集族人,倡议重修族谱,一呼百应,群策群力。新谱已在编辑付梓之中,嘱我撰序,我披览该谱,世系分明,昭穆有序,生娶有所稽,殁葬疆界有所定,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实可为后嗣效法。戴家埔、七岭、滁州诸地,山青水秀,真乃卧虎藏龙之胜地,今有思财、国梁、金发、宝华诸贤达董理族事,定卜将来房房兴盛、英豪辈出、光大家声。

是以为序。

《古氏史志》总编、南迁45世:古小彬 敬撰

2001年岁次辛巳孟秋月吉日於红都瑞金市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