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市古氏概况
整理:古小彬【《中华古氏》总编辑、古家酒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客家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开基祖之一:元朝/江西宁都·22世古近天】
最早入籍瑞金市的古氏,是唐朝古云应派下第六世古全规第九世古大承房的22世古近天。
古近天,讳明伦,号云将,原居江西省宁都县固厚乡,元朝至正末年(约1355—1368年),迁居瑞金县承乡带溪村(今瑞金市云石乡回龙村寺前)。
直系世代祖公(1—22世):
云应→浩 →均 →礼 →蕃 →全规→延昌→立之→大承→伯元→仲达→元桃→松我→柏仁→伏元→长远→志德→思仪→时桂→继光→旻可→近天→
字辈诗(五修族谱订定,从23世启用):
朝兴惟敏振,凤应文必言;
道可亦世德,瑞庆英贤芳;
绍接家风盛,拔魁声自扬。
新字辈诗(1948年在兴国县七修族谱时,从36世始):
科甲宪荫佑,冠冕上青廷;
恭谨昭前哲,规训裕后昆。
更新字辈诗(1995年在瑞金八修族谱时,从41世始):
贤良家发贵,吉星运兆长;
才学能治国,伟业耀华邦。
该支古氏主要居住在瑞金市云石山乡回龙村、象湖镇岗背村古屋、象湖镇街区等地,已传至46世。其中:
第23世古朝轼,明朝弘治甲子年(1504年),移居江西省宁都县对坊乡上干村朱交塘;
33世古道五、古道俞、古道贵,清朝移居江西省永丰县;
33世古道华,清朝移居浙江省;
40世古 殷,移居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第23世古朝辅房
33世古道鋐(字韵霞),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移居江西省赣县黄屋村下排;
34世古可游(字来敷),携子古亦棋,移居江西省赣县清溪村;
34世古可华(古道逊之子),移居江西省万安县;
34世古可泰,移居江西省兴国县教场岗;
35世古亦林,移居江西省兴国县江口;
35世古亦朴、古亦顺(古可漳之子),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迁居江西省
兴国县;
35世古亦华(古可淐四子,字光土),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移居四川省;
35世古亦丰(字巨瞻)、古亦宽(字居上),清朝乾隆年间移居江西省芦溪县仙峰;
35世古亦隆,移居江西省赣州市;
35世古四来,移居江信;
35世古亦梅(字先春),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移居浙江省;
36世古世容,清朝移居江西省泰和县;
36世古世昌、古世荣、古世富、古世贵,移居江西省兴国县江口;
36世古世安、古世荣、古世崇、古世堂、古世宋,移居江西省兴国县;
37世古二狗子(世甲二子),移居于江面;
37世古三女子(世甲三子),移居龙泉;
40世古英俊,42世古芳岳、古芳炳,45世古挺山,移居瑞金市象湖镇;
42世古芳菁,移居福建省南安县;
42世古芳茂,移居四川省古蔺县;
43世古绍遵,携子古清道,民国时期移居宁都县黄陂乡,改姓胡;
43世古绍祥,移居江西寻乌县,后随子古斌定居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43世古绍遗,移居江西省樟树市;
43世古绍云,44世古青华、古青林、古青标、古青楟、古青柱,移居江西省赣州市;
44世古青树,移居江西省彭泽县;
44世古青沛,移居广东省珠海市;
44世古 健,移居北京市;
45世古小彬,移居广东省深圳市;
45世古玉平、古小东,移居广东省广州市;
45世古廷锋,移居上海市。
第23世古朝轩房
32世古文钰(应禄四子),明末移居江西会昌县叶寨;
32世古言琇携子古道记、古道谟,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移居江西赣县爱敬乡三十二都玉口坊(今属江西兴国县埠头乡);
32世古言贡,清朝移居江西于都县坪头寨;
33世古道云、古道霞、古道露,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移居广信府(今江西省上饶地区);
33世古道位、古道伟、古道佳(俱系古言昌之子),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移居江西省进贤县下埠集镇古家村;
33世古道一,移居江西省赣县玉口坊;
33世古道大、古道邱、古道仁,移居江西省泰和县;
34世古可廷,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移居江西省清江县;
34世古可纶携子古亦佳、古亦琯,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居湖广宁县;
34世古可位(字帝佐)携子古亦綵,移居湖北省汉口市;
34世古可传(字任远),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迁居云南省镇雄县;
34世古可琨,移居江西省于都县坪头寨;
34世古可仰,于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迁居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
34世古可恭,于清朝乾隆年间(1723—1735年)迁居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
34世古可才,移居江西省进贤县;
34世古可挺,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居江西省泰和县;
34世古可遵、古可达、古可通、古可遗,移居广信府;
34世古可瑚、可玟兄弟迁居于江西省于都县坪头寨;
35世古亦周,移居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金竹坑;
35世古亦洪,移居浙江省;
35世古亦万携子古世仁、古世仪,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迁居江西省于都县智乡长兴里田屋堡中小庄新屋下;
35世古亦洪,迁居浙江省;
35世古亦纶携子古世栋、世标、世材,于清乾隆年间(1723—1735年)迁居云南省;
36世古世钰,于清乾隆年间(1723—1735年)迁居江西省兴国县方太乡;
36世古世林,移居瑞金市象湖镇岗背村;
37世古德球,移居瑞金市象湖镇岗背村;
37世古德桂,移居江西省宁都县固厚乡明坑村;
38世古瑞逢,移居瑞金市象湖镇岗背村;
39世古庆禄,移居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
39世古庆崇,移居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
江西省瑞金市古氏近天公祠
江西省瑞金市古氏近天公祠
【开基祖之二:明朝/广东蕉岭·25世古 涟】
唐朝南迁古氏始祖古云应派下六世祖全望公支系18世古铠,原居广东镇平(今蕉岭县),19世古尚义迁居广东梅县西厢朝天坊,传25世古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自广东省梅县迁居江西瑞金市超田、黄坑等处。
该支古氏亦不在瑞金居住了,从谱牒上已查清其后代第29世古又申(古淑周三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居江西兴国县太平乡崇二里。
瑞金古氏家族
【开基祖之三:明朝/广东梅县·25世古良铎】
唐朝南迁古氏始祖古云应派下六世祖全望公支系25世古古良铎(古濂三子),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3年),自广东省梅县黄塘子,迁居瑞金县超田崠下。
直系世代祖公(1—25世):
云应→浩 →均 →礼 →蕃 →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革 →牧 →良弼→智 →揆 →时可→元寿→存善→原 →得禧→璋 →威 →稻 →濂 →良铎→
该支古氏旧族谱记载到35世,已不在瑞金居住了,迁居他处的有:
30世古乾泮,移居四川省;
30世古乾贵(古鼎让二子),31世古必标、古必栋(字祥山)、古必柯(字月海),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移居浙江省常山县;
31世古必梁(字爱清)、古必桃、古必松,移居浙江省。
31世古必楦(字有发),携子古言洪、古言海、古言江,移居浙江省鹅溪。
瑞金市古显恩会长(左)、古小彬名誉会长(右)
【开基祖之四:清朝/广东蕉岭·26世古我明】
唐朝南迁古氏始祖古云应派下六世祖全望公支系26世古我明,系古瑞长子,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自广东省镇平县(今蕉岭县)蕉城镇直径村,徙居江西瑞金县赤脚山下银珠坑(即今象湖镇岗背村仙下古屋)。
直系世代祖公(1—26世):
云应→浩 →均 →礼 →蕃 →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革 →敏 →哲 →泰 →再思→仕龙→震臣→铠 →尚忠→希哲→瑶 →广 →奈 →道弘→瑞 →我明→
旧字辈诗(从36世始):
珍仕宗功佑,安邦进明廷。
新字辈诗(从41世始):
贤良家发贵,吉星运兆长;
才学能治国,伟业耀华邦。
该支古氏已繁衍至第39世。其中:
27世古世逢(古我明三子),清朝迁居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
37世古仕通、古仕进,移居北京市;
38世古宗振,移居江西省赣州市。
瑞金市象湖镇岗背村古屋
【开基祖之五:清朝/广东梅县·28世古翼英】
唐朝南迁古氏始祖古云应派下六世祖全望公支系28世祖古翼英,清朝时期,自广东省梅县黄塘子,迁来瑞金县员坝村开基。
直系世代祖公(1—28世):
云应→浩 →均 →礼 →蕃 →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革 →牧 →良弼→智 →揆 →时可→元寿→存善→原 →得禧→璋 →盛 →穆 →汉 →廷盛→珊 →奎成→翼英→
古翼英生三子:鸾俊、凤俊、鸣俊。该支古氏已经迁移他处,不在瑞金居住了。
瑞金市古氏家族
【开基祖之六:清朝/福建长汀·37世古允章】
瑞金市拔英乡洪门村檐坑尾,旧称瑞金县浮乡四里新迳大苦竹甲檐坑尾,这里居住的古氏,也是六世古全望的裔孙,系16世古文龙19世古隆孙自镇平移居梅县松口乡圳头,传至第28世古大淳(长汀谱作古太初)于明天启丙寅年迁至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开基,古大淳的第10代孙古允章,于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迁到瑞金拔英乡红门村居住。
直系世代祖公(1—37世):
云应→浩 →均 →礼 →蕃 →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革 →敏 →哲 →泰 →再思→文龙→宝臣→镇 →隆孙→得礼→笙 →式 →文彬→万秋→复善→达 →祚新→大淳→景荣→宗显→通 →文宣→天彩→茂卿→仲祥→允章→
字辈诗:
景宗古文,天汝茂仲;
允有兴正,元亨利贞。
新字辈诗(从41世开始):
贤良家发贵,吉星运兆长;
才学能治国,伟业耀华邦。
该支古氏已繁衍至第48世,从檐坑尾迁出的有:
古允章在清朝康熙57年(1718年),携次子古有贵、三子古有赞、四子古有贡,迁居四川省荣县成佳镇,留长子古有贤守瑞金基业。
古氏文化促进会瑞金理事会
【开基祖之七:清朝/江西宁都·31世古文孟】
瑞金市日东乡,旧称日东隘,据宁都县《古氏族谱》记载,这里原来居住着一支自宁都县白泥塅迁来古氏,开基祖是唐朝南迁古氏始祖古云应派下六世祖全规公支系31世古文孟。
直系世代祖公(1—31世):
云应→浩 →均 →礼 →蕃 →全规→延昌→立之→大朋→伯圣→仲理→元道→松信→柏菁→伏棕→长晖→志权→思榴→时贵→继瑶→旻信→近章→朝信→鉴宗→立节→东正→显凤→胜信→廷卅七→元定→文孟→
清朝末年六修古氏族谱时,记载至38世“瑞”字辈。
瑞金市云石山 古氏民居
【开基祖之八:当代/江西寻乌·古显裘、古少弼】
近代,有自江西寻乌县晨光镇塘背村迁来瑞金的古显裘、古光荣(号少弼),俱系寻乌县古受福派下古瑺公裔孙。
古显裘次子古新库居瑞金市象湖镇下半团170号、三子古新康居瑞金市黄柏乡直下村嶂下坪、四子古新广居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老檐街、五子古新厂居瑞金市象湖镇。
古少弼任医职,服务于云石山乡卫生院,逝世后葬于云石山乡梅坑村。其子古显恩现任瑞金市汽车站站长,全家居于瑞金市象湖镇。
瑞金古氏理事会 古显恩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