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市石庙村古氏自广东五华县迁去
供稿:古小彬(《中华古氏》总编辑、古家酒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客家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主题词创作者、《海南客家》著者 、《古氏史志》总编辑)
与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孝德镇石庙村的古今如(古金如)宗亲联系有近二十年了。刚取得联系时,他在绵竹市人口局工作,当初是通过报刊信息看到他的名字及工作单位,然后写信去,才建立了正常的联系至今。
在2009年4月,我还专程带队、陪同台湾古汉金、古国瑞、古进昌等宗亲一起到什邡市马井镇、绵竹市新市镇、孝德镇以及旌阳区孝泉镇等地进行古氏文化调研。在绵竹市采编期间,得到了古今如、古平如等当地宗亲们的盛情接待。
古今如(右1)陪同调研
古小彬(中)认真咨询、详细记录
左起:古国瑞、古平如、古小彬、古今如
当地宗亲祭祀的神榜
在调研中发现,德阳市旌阳区和绵竹市的古氏宗亲居住在多个镇村(如绵竹市孝德镇、新市镇、齐天镇、遵道镇、汉旺镇、旌阳区孝泉镇,等等),各个镇村的开基祖都不同,因没有族谱,依靠采访长辈中获得一些名字线索,因口音关系,这些先祖名字的究竟是哪个字,谁也说不来。
比如我们在“古氏宗祠”所在地的旌阳区孝泉镇五大队二小队采访时,有宗亲说入川祖是古若林(或“古岳林”,音)、古献廷(音)两兄弟,又有宗亲说入川祖好像是古兴虎,但没个准儿。
古小彬(左1)在访问当地古氏长辈,记录相关历史
古小彬(中)多方访问
继续访问 古氏长辈
尽管所获资料零零星星,无法完整对接,对他们的寻根问祖之事念念不忘,只要有一点线索,都会进行咨询、三番五次比对相关元素。
就在上月下旬,我把“奇道忠兴,永远传如,修崇正学,文煜绍先”的排辈文字发给今如宗亲,咨询是否属于他这一支。今如宗亲很激动、很肯定地说就是他这一支系的。
后来在电话联系中,我告诉他:你们这一支的根源找到了,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高华村迁去的(老地名是嘉应州长乐县赤紫树下棉輋),开基祖是“二十九世奇昌公”,奇昌公的儿子的“道会公”,与排辈文的开句“奇、道”完全吻合。
入川祖的直系谱是:
云应→浩公→均公→礼公→蕃公→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巩公→政公→琢明→文昌→南宝→朝用→德贵→明谅→彦敬→英才→庆兰→球公→思明→一笔→习廷→积金→登高→端亮→奇昌→道会→
位于孝泉镇的古氏宗祠,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 古小彬 摄影
位于孝泉镇的古氏宗祠,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 古小彬 摄影
位于孝泉镇的古氏宗祠,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 古小彬 摄影
依稀可见古氏宗祠对联的文字是(□为残缺不见):
□源木本后嗣长□□
笔公灵爽千年□□□
位于孝泉镇的古氏宗祠,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 古小彬 摄影
据古氏文献资料:
五华县华城镇的26世古旭桂迁居德阳三板桥打鱼湾(今绵竹市新市镇打鱼湾);27世古可珂的长子,在德阳孝泉场一带缝衣谋生,定居孝泉场;28世古俊清(号佳元)生四子:松华、柏华、桂华、槐华,居孝泉场白蛇正徐天庙;29世古新明居孝泉场打鱼湾。
【资料链接】
孝泉得名于“一门三孝”。一家出了三个孝子,感了天,动了地,也惊了神仙。史书作了记载。故事说,东汉时,雒县汛乡(今孝泉)有一个叫姜诗的人,他的母亲喜欢喝江里的水、吃江里的鱼,姜妻庞氏每日便去江边挑水、打柴换江鱼给婆婆吃。谁知后来婆婆听信谗言,硬逼着儿子休了庞氏。那媳妇庞三春虽寄居破庙,仍以柴换鱼托人送与婆婆。其子安安,人虽小却也懂孝道,每日从上学口粮中节省一点粮食给母亲送去。最后,一门三孝,感天动地,姜家屋侧冒出涌泉,并日现二鲤。之后,“一门三孝”成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广为流传。
在古代,孝泉是一座城,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又兵荒马乱的,修了又毁,毁了又修,经得住几个改朝换代呢。城的形状像头牛:三只角是牛头。尧家拐、兴隆街是牛角。正街、德胜街是牛身。花行街是牛肚子。古家巷、大小巷、虾芭巷、粉店巷是牛的四条腿。下场又叫下场尾,就是牛尾巴了。整个儿,一头侧立的牛。牛,乃古时镇水神兽。难怪千百年来,孝泉一直风调雨顺,汩汩泉流养育全城老少,滋润百里沃野。
在绵竹市孝德镇
古小彬一行在旌阳区孝泉镇
古小彬(中)在什邡市马井镇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