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古氏概况
●撰文:古小彬(《中华古氏》总编辑、《古氏史志》总编辑、《海南客家》著者、《古姓史话》编著、古家酒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福建客家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主题词创作者)
潼南区,别名菜都,位于重庆西北部,东邻合川区、铜梁区;南接大足区;西连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北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相邻。潼南区域在周秦之际属巴国和蜀国;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遂宁郡复置遂州,仍领青石县;清代,顺治十年(1653年),并遂宁县入蓬溪县;1950年,潼南县隶川北行署遂宁专区;1997年,潼南县隶属重庆直辖市;2015年6月27日,重庆市潼南区正式挂牌。潼南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渝新型工业基地、重庆城市发展新区。2022年2月,潼南区入选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源流一:古龙昌于清朝雍正年间自广东五华县入川
潼南区塘坝镇帽子山古氏,入川始祖为云应公派下29世古龙昌。龙昌公于清朝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从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现五华县)迁入此地落业。
直系世代祖公(1—29世):
云应→浩公→均公→礼公→蕃公→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巩公→政公→琢明→文吉→日新→仁德→义方→升富→俊公→文公→维斌→纯仁→辰公→化淳→一龙→复耀→赞今→祖柱→龙昌→
字辈排序:
龙元选志登,廷光应文明;
祖宗德泽远,一义振家声。
由于此地自然条件太差,其裔孙大部分已陆续迁往附近胜利乡、康乐乡定居。
2013年遂宁、潼南、铜梁古氏联修《古氏族谱》时,该支古氏居住在原迁入地的人极少,只有10户,75人,已繁衍到12代“宗”字辈。
古氏遂潼铜理事会
源流二:古国元、古国佐、古国亮兄弟于清朝雍正年间自广东五华县入川
潼南区太安镇古家干坝子古氏,入川始祖系南迁始祖云应公派下27世古国元、古国佐、古国亮兄弟。古国元兄弟于清朝雍正(1723—1735年)年间,随母刘氏、携父亲古兆和的骨骸,从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化二图横流约(今五华县安流镇)长洋坝迁入四川省潼南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太安白鹤林代家湾百福寺插佔为业。
2013年遂宁、潼南、铜梁古氏联修《古氏族谱》时,该支古氏有37户,217人,主要居住原迁入地白鹤林及干坝子周围。
直系世代祖公(1—27世):
云应→浩公→均公→礼公→蕃公→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巩公→政公→琢明→文富→德兴→原谅→彦成→富公→元公→清公→玉镜→上勇→柏公→廷瑜→文运→兆和→国元、国佐、国亮
字辈排序:
国世升习彰,朝廷正忠良;
兴发绍明祖,家成盛万邦;
文光开大德,继述启永昌。
已繁衍到13代“绍”字辈。
古氏族谱
古氏族谱 (复印)
源流三:古昇俊于清朝雍正年间自广东五华县入川
潼南区玉溪镇曹家坝古氏,据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手抄本《古氏族谱》记载:入川始祖系云应公派下29世古昇俊。昇俊公于清朝雍正(1723—1735年)年间,从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现五华县)梅林镇贮河石村,迁入原四川省潼南县(现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曹家坝开基落业,入川时,古昇俊将其故父南扬公、故母黄老太君的遗骸同时移灵四川,葬于现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安家湾庙基子古家坟坪。
直系世代祖公:(1—29世)
云应→浩公→均公→礼公→蕃公→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巩公→政公→琢宦→文聪→德全→林秀→扬辉→尚通→盛公→廷经→显通→恩禄→哲公→桃甫→文礼→敬昌→元龙→南杨→昇俊→
字辈排序:
元杨昇思成,松怀明应登;
朝廷文永茂,有时庆宗荣。
昇俊公生四子:长子思义,次子思礼,三子思智,四子思信。裔孙主要居住在曹家坝、潼南城区等地,2013年遂宁、潼南、铜梁古氏联修《古氏族谱》时,已繁衍到13代,有48户,292人。
古氏图腾
源流四:古□□于清朝入川
潼南区柏梓镇古氏,因老谱遗失,年长的族人多已过逝,原籍、迁入时间、入川始祖及入川前的世系均待考证。2013年遂宁、潼南、铜梁古氏联修《古氏族谱》时,该支古氏有29户,170余人,主要居住在潼南区柏梓镇和四川省安岳县云峰镇,已繁衍至11代“文”字辈。
字辈排序:
光联廷山明,世代正朝兴;
文章高全德,忠良定乾坤。
古氏家训 古氏家规 古氏家风
源流五:古□□于清朝入川
潼南区大佛坝古氏,原存族谱资料未查到,加之老一辈族人多已过逝,故其迁入地、迁入时间、入川始祖及其世系关系均待考证。2013年遂宁、潼南、铜梁古氏联修《古氏族谱》时,本支古氏有10户,83人。
字辈排序:
廷应普乃进,
明德登朝相;
世玉维成贤,
家支万代昌。